教师队伍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石油地质系 >> 正文

张凤奇 教授

发布时间:2018-06-26 20:56:14 作者: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张凤奇

张凤奇

出生年月

19814

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研究方向

非常规油气地质、深层油气地质、超压形成机制及其控藏作用

联系电话

18591750198

电子邮箱

Zhangfengqi68@126.com

个人简介

●  博士、教授。现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  研究领域: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成藏动力学

●  社会兼职:《天然气地球科学》、《非常规油气》等期刊青年编委

●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等纵向项目6项,主持横项项目10余项,参与纵、横项项目10多项;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1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1篇,中国石油学会2012-2013年度优秀论文1篇,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1篇,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优秀论文1篇;出版专著4部;主要成果获地市级科学技术奖3项(R1R2R5);授权发明专利1项;西安石油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页岩油气地质与勘探评价”负责人,2014年获批西安石油大学校级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获批西安石油大学校级青年骨干。

●  教学成果:作为骨干成员获批“石油地质与勘探”省级教学团队;发表教改论文1篇,参编教材2部;指导学生获第十届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

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简历

2017.09—2018.09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

2008.09—2011.12   西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

2004.09—2007.0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

2000.09—2004.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本科

工作简历

2022.01—至今 西安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授

●2020.01—2021.12 西安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授(校聘)

2014.12—2019.12   西安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副教授

2009.12—2014.11   西安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讲师

2007.07—2009.11   西安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助教

主要科研项目

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纵向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压力—应力耦合对前陆冲断带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原生孔隙的保存机制研究,2022-2025,主持;

2.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之任务,复杂构造带深层岩石力学结构与流体压力数值模拟,2020,主持;

3.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之专题,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成藏条件耦合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2017-2020,参加;

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微观孔喉分布表征及其含油有效性,2017-2018,主持;

5. 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子课题,前陆盆地源储压差计算与源储配置定量评价软件开发,2017-2018,主持;

6. 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子课题,重点前陆冲断带超压成因、演化与控藏作用研究,2019,主持;

7.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储层石油形成的流体动力学机制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2017-2020,主持;

8.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2013-2015,主持;

9.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之专题,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研究,2008-2011,参加;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连续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与地质特征,2012-2014,参加;

11. 前陆盆地异常高压复合形成机制、演化及其油气成藏效应,2012-2014,主持。

    横向

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源储特征及演化分析,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21,主持;

2. 天环凹陷北段上古生界古流体动力恢复,西北大学,2020,主持;

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地化分析测试,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9-2020,主持;

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微量元素、同位素分析,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20,主持;

5.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中新元古界储层成岩期次与古油藏残留物地化综合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9,主持;

6. 东坪隆起油气运聚数值模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9,主持;

7. 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烃源岩有机地化参数测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8,主持;

8. 鄂尔多斯盆地元古界烃源岩、储层分析测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7,主持;

9. 定边油田学庄区块定6222井区油藏描述,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2015,主持;

10. 铜川-延安地区油页岩成矿条件及资源潜力研究,西安地质调查局,2012,参与;

11. 靖边县域及周边岩盐资源评价研究,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2010,主持;

12. 王家川、延长等12油田油气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2010,参与;

13. 延长油矿管理局油气储量利用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2010,参与;

14. 富黄探区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2009-2010,参与;

15. 延长油区注气先导性实验区油藏地质模型研究,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2008-2009,参与。

 

代表性研究成果

科研论文

1. Fengqi Zhang, Xuesong Lu, Scott   Botterill, et al. Horizontal tectonic stress as a cause of overpressure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205, 108861.

2. 张凤奇,刘伟,鲁雪松,等. 喜马拉雅晚期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断块油气田,2021284):433-439.

3. 张博,张凤奇*,卓勤功,等.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构造裂缝的分布预测. 地球物理学进展,2021,网络首发(通讯作者,导师第二).

4. 钟红利,张凤奇,赵振宇,等.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及对可动流体的控制作用. 石油实验地质,2021431):77-85(通讯作者).

5. 张凤奇,鲁雪松,卓勤功,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储层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0415):2004-2015.

6. 张凤奇,鲁雪松,钟红利,等. 沉积条件和埋藏过程对深层地层超压的影响. 西北地质,2019521: 90-97.

7. 张凤奇,钟红利,魏登峰,等.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长7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物性下限.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282):232-240.

8. Fengqi Zhang, Zhenliang Wang, Hongli   Zhong, et al. Origin of abnormal high press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Dina 2 Gas Field, Kuqa Depression. Petroleum   Research, 2016, 1, 93-102.

9. 张凤奇,钟红利,张凤博,等. 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526):722-727.

10. 张凤奇,张凤博,钟红利,等.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 岩性油气藏,2016283):13-18.

11. 张凤奇,武富礼,蒙晓灵,等. 不同类型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及其差异性成因——以陕北斜坡中部S地区中生界为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364):555-562. 

12. 张凤奇,王震亮,钟红利,等. 沉积盆地主要超压成因机制识别模式及贡献.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46):1151-1158.

13. 张凤奇,严小鳙,武富礼,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油层组古地貌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以陕北W地区为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5):619-624.

14. 张凤奇,王震亮,赵雪娇,等. 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石油学报,20123305):739-747.

15. 张凤奇,王震亮,武富礼,等.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藏期油气运移的动力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4):32-38.

16. 张凤奇,王震亮,宋岩,等.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压定量评价新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4):1-7.

17. 张凤奇,王震亮,鲁雪松,等. 库车坳陷现今构造应力场与天然气分布关系. 新疆石油地质,2012334):431-433.

18. 张凤奇,王震亮,范昌育,等.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32):208-216.

19. 张凤奇,王震亮,宋岩,等. 库车前陆盆地构造挤压作用下的天然气运聚效应探讨. 地质论评,2012582):268-276.

20. 张凤奇,庞雄奇,王震亮,等. 辽河西部凹陷复杂构造圈闭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定量模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6):991-997.

21. 张凤奇,庞雄奇,冷济高,等. 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2):27-30.

22. 张凤奇,武富礼,罗然昊,等. 子北油田赵家台地区长61和长4+5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6):42-45.

23. 张凤奇,庞雄奇,冷济高. 辽河西部凹陷岩性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 岩性油气藏,20082):114-118.

24. 张凤奇,王凤琴,赵卫卫. 油气勘探新形势下“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教学的思考.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130+132.

学术著作

1. 张凤奇,武富礼. 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差异富集规律及有利勘探区预测,中国石化出版社,  

2021

2. 尹帅,张凤奇. 非常规致密气储层裂缝表征及“甜点”预测,中国石化出版社,2020

3. 王凤琴,时保宏,赵卫卫,等. 延安地区山西组页岩气地质特征与成藏,中国石化出版社,2020(参编);

4. 庞雄奇.   油气田勘探(第三版·富媒体),石油工业出版社,2020(参编);

5. 张凤奇,武富礼. 古地貌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与富集规律——以陕北W地区延长组长1油层组为例,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

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   一种地层中欠压实作用超压的求取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21.7ZL 2017 1 1396866.9

科研成果奖

1.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差异性富集规律与有利勘探区评价榆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9(排名第2);

2. 南泥湾油田万花区延长组长1油层储层特征研究延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排名第5);

3.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中生界石油的差异性富集规律及其应用研究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4(排名第1.

 

欢迎对非常规油气地质、深层油气地质、超压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等方面研究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加入本团队!

 

 

 


上一篇:肖玲 副教授 下一篇:曹青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