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刘桂珍,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副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从事学科:沉积学与油气储层地质学
电子邮箱:liuguizhen509@xsyu.edu.cn
二、研究方向和招生专业
u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油气储层沉积学、储层预测与评价、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包括致密砂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煤层气储层地质等研究。
u招生专业
硕士招生专业:
沉积学与储层预测与评价:名额1-2名
非常规储层地质名额1-2名
欢迎特别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大二、大三本科生联系我参与我的团队科研工作。
三、指导研究生
累计指导硕士生5名;
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油田研究院、相关煤层气单位。
四、主讲课程
普通地质学(本科课程);
沉积学研究新进展(硕士课程)。
五、科研成果
u科研项目(限10项)
1.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 20JS126,湖盆深水砂岩中泥/钙质隔夹层对致密油成藏控制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段为例, 2020/01-2023/12,已结题,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602156,湖盆深水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对储层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2017/01-2019/12,已结题,主持;
3.国家重大专项,2017ZX05069002,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开发示范工程“致密油储层非均质性测井定量表征及甜点区优选”,2017/01-2019/12,已结题,参与;
4.辽河油田庆阳勘探开发分公司横向课题“宜川地区煤岩地质体精细描述技术服务”项目,2024/06-2024/12,正研,参与;
5.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横向课题“深层煤层气富集高产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2023/06-2023/06,已结题,参与;
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横向课题“巴西布兹奥斯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描述”,2022/01-2022/12,已结题,参与;
7.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横向课题“苏东下古气藏开发潜力评价地质制图”2017/9-2018/4,已结题,参与;
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横向课题“姬塬油田重点开发区储层综合分析评价”、2015/11-2016/05,已结题,参与;
9.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横向课题“黄陵店头-隆坊区综合地质研究及有利区预测”、2015/12-2017/03,已结题,参与。
u代表性论文(限10项)
1. Guizhen Liu, Guangcheng Hu, Xiaozhang Shi, Yaping Ma, XiuZhen Yin, Airong Li. Carbonate cementation patterns and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deep-wate sandstone in the Huangling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203.
2.郭健,刘桂珍,李霖葳.鄂尔多斯盆地桃7区块马家沟组马五1-5亚段高频层序划分及控储效应[J/OL].沉积学报, 1-17.
3.刘桂珍,孙毛宁,叶凯,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质量差异化和影响因素[J].新疆地质, 2023, 41 (04): 562-569.
4.舒婷,刘桂珍,郭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重力流沉积特征[J].地质科技通报, 2023, 42 (06): 140-150.
5.刘桂珍,高伟,尉加盛,等.混积层系沉积、层序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本溪组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1, 32 (03): 382-392.
6.刘桂珍,时晓章,赵永刚.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深水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1, 41 (01): 75-86.
7.刘桂珍,张丹丹,李盼.鄂尔多斯东南部上古生界混积层沉积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 (02): 25-34.
8.胡广成,鲍志东,刘桂珍,等.黔北地区下三叠统茅草铺组白云岩成因[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 37 (02): 9-14.
9.刘桂珍,张玉修,薛建勤,等.柴达木盆地西部昆北断阶带基底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 2014, 30 (06): 1615-1627.
10.刘桂珍,鲍志东,王英民.松辽盆地西斜坡古沟谷-坡折带特征及其对储层分布的控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2 (06): 12-16.
六、科研/教学获奖
1.复杂构造区多重海相烃源灶变迁与成藏作用,西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5,2011-1-4-RS,2011/11/29.